爱王凯,爱袁泉,爱高叶

【楼诚深夜60分】归人

 @楼诚深夜60分  还真挺深夜的,噗

*个人目录在这里哟:目录

牡丹亭外雨纷纷

谁是归人说不准

是归人啊你说分明

你把我心放哪儿

——陈升《牡丹亭外》

1986年,明楼在宝岛已经潜伏了近四十年,小蒋的封锁政策让明楼回不去也离不开。

时局冰封之际,一架华航客机猝不及防地降落在了广州白云机场,机长因思念家乡亲人而刻意改变航道降落,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,史称“华航事件“。

舆论对于议论纷纷,一边是日益高涨的思乡情潮,数万老兵的遥祝母亲节集会引来万千悲声;另一边是盼归离人的至亲,日夜眺望,不离不弃。两股情感隔着一条宽150千米的海峡,互相呼应着。

明楼看到这篇“华航事件”报道时,中央的廖承志已经写了一封公开信给小蒋,信的内容是悼念蒋介石的,信中写道:“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。“

家园,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,明楼的眼眶突然胀痛起来,他放下咖啡,用右手拖住两侧的太阳穴,鼻子里像是塞了一团棉絮,闷得人胸口直发闷。

“明叔?你怎么了?“问话的是明楼收养的义子,叫顾清明,今年快五十了。

算起来,顾清明也是个老兵,那年他被强征入伍的时候才十二岁。当年的顾清明只不过是出去帮家人买瓶醋,临走时母亲在门内一边炒菜一边还吩咐他别弄错了牌子,小清明不太耐烦挥挥手就转身出去了,可是他没想到这个一转身便是后半辈子再也没见过父母的面。

他从小卖店出来就被人拉上一辆集卡,集卡的轰鸣声盖住了小清明的哭喊,没人知道清明去了哪儿,清明的父母也再也没见过自己的小儿子。

明楼抬眼看看眼前的顾清明,依稀还有些少不更事的样子,他拍拍义子的肩,“清明,我们。。。我们好像快要能回家了。“

哽咽的声音并没有阻挡顾清明的听力,几乎就在同一时刻,顾清明的泪水就盈满了细长的眼眶,眼睛红红的像是只兔子。

真像阿诚啊,明楼心里默念。

“噗通“一声,明楼的眼泪滴进咖啡里,也滴在明楼的心上。

事情的进展并不如明楼预料的那么顺利,双方的谈判进进退退得,一直到了1987年,才有了实质性的结果。1987年十月,两岸终于开放了探亲,明楼和顾清明作为第一批的探亲者,终于再一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。

明台塞给明楼地址上,写的是苏州的一处地界,那里原来是明镜去苏州进货时临时住的,阿诚很喜欢那栋小花园里的牡丹亭,每次跟着大姐去上货,都会在那里坐上一阵。明台告诉明楼,阿诚自退休后一直住在那里静养,苏州不及上海喧闹,幽静平和,自是块养人的好地方。
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

江南自古多情雨,举着伞行走在苏州街头的明长官忽然在心里打起趣来,那次阿诚送他的时候,也是柳絮翻飞的时刻吧?

那年,秘书阿诚矜矜业业地将明长官送到了凤凰山机场。曾经的铜墙铁壁不得不分崩离析,两人的心里皆是不舍。

“大哥,阿司匹林我放在了箱子右上角的口袋里,头疼的时候记得吃,还有你常用的那只钢笔,我拿金丝修好了笔尖,你到时候拈墨试一试。台湾气候较上海潮湿,你记得…”

阿诚临别前的喋喋不休被明楼的一个拥抱给堵住了,臂膀收的很紧,几乎要把阿诚勒得喘不过气来,但是即使手臂收得如此之紧,阿诚还是感觉得到明楼微微有些颤抖的身体。

“阿诚,”明楼缓缓开口,拖长了每一个发音,似不舍,又留恋,搅得阿诚的心越发难受。

阿诚吸了吸鼻子,拍拍明楼的背,“大哥放心,你我很快就能再见,不出半年。”好像是鼓励明楼又在鼓励自己。

明楼松开臂膀,看着对面那双泛红的眼睛,眼眶也红红的,就像只兔子。“对了,你把家园给我带上了吧?”转头叉开话题,明楼抬抬手里的箱子,“分量好像不对嘛?”

“家园可不给大哥,”阿诚嘴角一提,乐了,“家园放我这儿,算是典当物,大哥到时可别忘了来取。”

“典当物通常要拿钱来取,阿诚掌柜有这么多钱还不够?”

“不要钱,要大哥的后半辈子。”

满脸通红的阿诚像是回到了十八岁,逗得明楼噗嗤直乐,他不顾阿诚的阻挡当众在他发旋上留下一个轻吻。

“阿诚,这是当契,明楼半年后连人带画一起取走。”

回忆到这里,明楼人已经站在大宅前了。打开大门,使劲一推,院里的屏风就显露出来。

家园。

西式油画突兀地印嵌在中式屏风里,却看得明楼心潮澎湃。挪步走入花园,湖心的牡丹亭里静静地斜倚一株海棠。

曾经记忆里的面孔没有一丝改变,只是变瘦了,皱纹变多了,突出的颧骨支撑着那一双让明楼迷恋的眼睛,细长的手指交叉合在胸前。画面安静得让人想哭。

明楼笑着,眼中带泪,上前又给那人的发旋一个轻吻,阿诚,虽然有点晚,但是我明楼还是回来取典当物了。

阿诚睫毛微颤,慢慢苏醒过来,眼神渐渐由混沌到清明,而后眼眶渐红,变成了一只兔子。

那年,杨柳送我行,今日绵雨迎我归。阿诚,我回家了。

评论(15)
热度(90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东晋小狐狸 | Powered by LOFTER